语文课代表的水真多我怎么没想到他们会用这个梗来调侃我

我最近遇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竟然是关于语文课代表的水真多这个梗。事情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一次集体活动上,那天下午,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小李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奖励大家学习积极。

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小李站在台上,一副严肃的样子,手里拿着一瓶水。他宣布,如果有同学能回答出他设定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一滴水。而如果连续答对三题,就能获得整个杯中的所有水。这听起来挺简单,但实际上那些问题可不轻松,有些甚至需要深入研究。

我一直都觉得小李这招有点过分,他总是那么自信,对自己的记忆力和知识储备充满了信心。所以,当他说“语文课代表的水真多”时,我心里就暗骂了一声:“你这是在炫耀什么?”但没想到,这个梗竟然会被用来调侃我!

比赛刚开始,小李问出了第一个问题:“‘苍茫’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哪篇诗篇中?”我一下子反应过来,这个问题是我熟悉的一个古诗。我立即举手,然后清晰地回答道:“《国风·周南》。”小李看了我一眼,然后从桌子上拿起那瓶半空的水倒进我的口杯里,说:“好答案,你得两滴。”

接下来的小李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竹林七贤’中有谁是文学家?”虽然这个问题也比较容易,但是看到小李脸上的微笑,我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陷阱。我仔细思考后,决定先观察别人的反应,而不是急于回答。当听到其他同学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之后,我才慢慢站起来,说:“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志怪故事。”接着解释说,“志怪”类作品往往包含神话传说,所以这些人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

最后的问题终于来了:“《史记》的作者是什么人?”这一点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范围,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学,而不仅仅是文学。但经过短暂思考,我毫不犹豫地说:“司马迁。”

每次正确回答,都有人为我的智慧喝彩。当然,也有人私底下偷偷地窥视着那瓶剩余的大部分液体。那时候,他们的心情真是复杂——既羡慕又嫉妒,同时也有些许敬佩。

结果,最终只有一位同学能够连续三次正确答题,她获得了整杯子的所有液体。而剩下的几滴,只留给了那个曾经让我感到无比惊讶和刺激——因为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语文课代表的水真多”的世界中的自己而言,是一种非常珍贵且微不足道的事物。在此之后,每当人们提起那个梗的时候,他们都会想起那个日子,那份突然间显得如此珍贵与微不足道的事物,以及那种既不可思议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况。

下载本文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