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都去哪里过年驴得水影评探寻自然之美的新春旅行

在人人紧握手机的当下,聊天总是容易陷入冷场,手机给了大家合理的逃避社交的理由,一年聚在一次的机会成了大家难挨的任务。走亲戚的意义被消解了。奔赴一个又一个饭桌成为年轻人过年的主旋律。

经历过2021年的就地过年,年轻人去哪里过年的想法开始各有所不同。想回家的年轻人,或许是小镇青年,他们给出了必须回家的理由:“我妈早就给我准备了她自己做的牛肉丸,准备给我寄过来,可是北京的水煮不出福建的味道。” “我妈视频说我胖了,我想她一定是怕一个人过年孤单,让我回去证明一下” “只有回家,我才知道原来我也是个被喜欢的人”…… 不准备回家的也有人,有很多理由来证明:回家过年并不会提升幸福感,他们怕被陌生人打量、被亲戚盘问、被夺走手机尬聊、被催婚催小孩催二胎、被拿来和“别人家小孩”比较……

一到过年,社交恐惧症也更加高发。而且回家过年的除了各种“家庭聚餐”之外,与寻常日子并没有区别,需要靠长辈们提醒才能记起“以前如何过”。无论在哪里,每个人确实需要在这个春节好好善待自己。今年还是要過,但是在新的时代里,每个人的過法都不相同。

为了让这些新时代的人安心地過節,這些城市和企業也不甘落後,他們發錢發券、免房租、景區門票齐上陣。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同年代中的人們對於過節也有不同的理解與表現。

從建國初期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有一種特殊的情境與風貌。在物資匱乏時期,最吃香的是街角的小店裁缝,而不是如今無論奢侈品還是快時尚品牌都能讓每個人穿上的新衣。但即使如此,那些時代依舊有著它們自己的魅力——觀賞性大于可食用性,因為魚肉得留給遠方串門來客。

隨著時間推移,那些以往只限於電影院裡的大螢幕現在已經變成手機螢幕,在每個人的掌控之中;而那曾經只能看中央電視台春晚的地方,如今可以隨意選擇多個平台追播;甚至連傳統活動,也改頭換面成為線上遊戲,比如微信上的集五福等等。

而我們這一代,也開始尋找新的方式來慶祝春節——比如探索自然景色中的美好,或許是一次遠足、一場露營或者是一場簡單的手工藝活動。不管怎麼說,這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方式,它反映了一切變化的一切。我們不再像前幾十年的那般盲目地跟隨 tradition,而是在一個更為開放的心態下創造新的傳統。

所以,即使我们无法完全复制过去那种全民参与的大型庆祝活动,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但充满创意的事情来庆祝我们的春节,比如组织一次家庭电影夜或是一个户外烧烤party,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提供一种温馨舒适的声音,又能够让我们与家人们共度时光,并且这种方式对于疫情期间来说也是非常安全和合适的一种选择。这就是今天青少年们如何庆祝他们特别的一个冬至假期。这是一个关于创新与传统之间平衡,以及找到那些值得我们珍视的事物的问题。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你的故事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对这个特别时间点意味着什么。你可能会发现,就算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也有那么一点点空间,可以为自己预留下来,把握住这一刻,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义这段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