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紧握手机的当下,聊天总是容易陷入冷场,手机给了大家合理的逃避社交的理由,一年聚在一次的机会成了大家难挨的任务,走亲戚的意义被消解了。奔赴一个又一个饭桌成为年轻人过年的主旋律。
经历过2021年的就地过年,年轻人去哪里过年开始各有想法。想回家的年轻人,或许是小镇青年,他们给出了必须回家的理由:“我妈早就给我准备了她自己做的牛肉丸,准备给我寄过来,可是北京的水煮不出福建的味道。” “我妈视频说我胖了,我想她一定是怕一个人过年孤单,让我回去证明一下” “只有回家,我才知道原来我也是个被喜欢的人”
…… 不准备回家的也有人,他们也有很多理由来证明:回家过年的确不会提升幸福感,他们怕被陌生人打量、被亲戚盘问、被夺走手机尬聊、被催婚催小孩催二胎、被拿来和“别人家小孩”比较……
一到过节,这些社交恐惧症更为严重发作。同时,不管是在哪个地方,都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于平时,只要长辈提醒,就能记起“以前如何过”。无论发生什么压力、崩溃、高兴或焦虑,每个人都会需要在这个春节里好好照顾自己。
是否还要继续过去那种模式?或者寻找新的方式满足自我的需求?
为了让这些正在寻求安宁生活的人们能够安心度過節日,這一年每個城市和企業都盡力而為,有發紅包有免房租,有景區門票大降價,也有電影院排片間隔限流兩手抓......
其实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新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同样用心关注,从古至今,无论是在物资匮乏还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候,那种温暖与欢乐始终伴随着我们。在那个年代,即使衣食不足,但穿上新衣服依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快时尚品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装。
那时候没有像今天这样买一件成衣,而是父母会带你到供销社裁缝制定新衣服;而且,在那个年代,每次领取家庭用的米粮油盐等必需品都是如此艰难,而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随时获取所有需要的一切。
从娱乐活动看,当初爸爸单位就是如今我们追剧的地方,是免费观看电影的地方。而十几岁的小朋友,则可能会因为获得红包而感到开心,因为那时候红包代表着钱财,是一种特殊礼物。而如今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享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
到了80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春节也更加突破性改变,从吃到开放,更全面席卷整个社会。这包括喇叭裤镜子录音机等新潮流,以及烫头成为女孩子们打扮中的新风格。但如果说90后的春晚梗占据了一整代人的青春,那么他们对待拜年的方式则更加多元化,从短信到彩信再到微信,每一种形式都充满活力和变化。
2015年的春晚,让人们摇一摇共计72亿次,最峰时竟达8.1亿次!此后,“集五福”成为新的社交密码,而那些曾经让人们哈哈笑到的段子,如今则变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一时间,不仅七大姑八大姨成了户口检查员,还有程序员守着电脑以防出bug,有电商不停运转,有快递送货在爆竹声中——他们仿佛成为了14亿零一人中的独特存在者,而宁愿拿命换钱也不愿意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
他们纷纷晒出退票截图,以城市为中心构建留京留沪留深抱团取暖群,所以是否意味着越来越淡忘传统习俗呢?
然而,对于许多居住在农村的小孩,他們已经长成并开始外出务工,一旦听到三十夜便急忙赶回家乡按照传统习俗做一切准备工作。他們对待過年的态度,比起过去更注重收入增长,更希望利用這個時機增强自身价值。因此,在過節期間,大部分時間不是準備傳統食品清洁房屋整理年度生活,而可能會通過直播為家鄉代言,比如南方花卉东北豆腐西北羊肉等々。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晚餐燃放烟火守岁都不再那么重要,因為他們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含義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與期望。
總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社会经济环境如何发展,那份温馨与欢乐始终是我国人民共同的心灵港湾。在这一刻,我们应当珍惜这份简单而纯真的美好,与亲朋好友相聚,为彼此加油,为未来携手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