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茼 关于《悲伤逆流成河》,一个不是影评的“影评”,我只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郭敬明写的书,几乎是我从小到大遇到的所有语文老师都不推荐看的。但我记得五年前有一段时间我是半夜偷偷窝在被子里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哭着看完这本书的。与电影比较,原著的情节更让人感到窒息和心疼。 看过郭敬明的很多书,唯独《悲伤逆流成河》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并不是因为小说的情节有多悲惨和疼痛,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与郭敬明的其他书相比写得更加现实,没有太多他一贯“浮华”的作风,而更多的是他对主人公易遥的心理与神态的刻画。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校园霸凌的恐怖,再次回想起小说里的那些情节,我仍然能够感受到易遥面对校园霸凌时带给她的打击与对生活的绝望。 这部电影的争议很大。但我不觉得它烂,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继《我不是药神》之后又一部敢于直面敏感话题的电影,它的背后,是无数被校园欺凌所折磨的少男少女的心。另一个角度来讲,这部电影也还是属于很多人抵触的“青春疼痛片”的范畴之内。但它并没有着重强调“疼痛”,也没有企图通过角色的悲惨来赚取观众的眼泪。易遥被欺凌时没有哭,顾森湘死的时候也没有人哭,但这就像一个安静而缓慢地被正在注气的气球,最后“嘭”地被炸开时,才知道冲击有多大。 而这个爆发点就是易遥跳河的那一幕。她没有回头,甚至没有一丝犹豫,就像飞蛾扑火,明知前方面对的就是死亡她也没有任何顾虑地猛地跳下去。 “悲伤就像条大河,或许会吞没你,但也能带你去梦想的远方。”如果绝望可以丈量,那么这绝望大概就是易遥梦里那条“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的河”,它是那么宽、那么长。 我想,如果易遥没有遇见齐铭也没有遇见顾森西,或许她还可以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坚持下去。可是,因为有了光亮,有过从西边出来的太阳,易遥再也坚持不下去了,选择决绝地走向死亡。毕竟拥有过太阳的人,很难承受得住黑夜的荒凉。 曾经我一度以为是一种懦弱的行为,可是当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易遥对那些人的控诉,那一幕幕的回忆,如针一样刺穿易遥的心。 “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有多恶毒,你们之后的日子一样会过得舒舒坦坦,甚至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太恶心了。如果我永远忘不掉怎样被你们欺负,粉笔灰塞嘴里是什么滋味,打火机烧头发是什么滋味,被别人泼冷水是什么滋味,将吃剩下的饭菜倒在我的碗里是什么滋味……如果我永远忘不掉,你们也别想忘掉,你们骂过我最难听的词,给我取过最下贱的绰号……你们动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这个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很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当我看到易遥最后绝望的眼神,我才觉得这对易遥是一种解脱。但当顾森西在水下拉着易遥手的时候,我又多么希望易遥能够活下来。 无论如何,比起小说里自始至终都未得到过关怀的易遥,电影里的易遥要幸福得多。至少,当她在知道母亲对她的爱以后,还能在母亲去世之前再看一眼母亲。当所有人误会她侮辱她欺凌她,甚至在她选择死亡时还要对她恶语相加的时候,还好有顾森西克服了心里的阻碍,勇敢地站出来为她申辩。 我没有受到过校园欺凌的伤害,并不能长篇论述它对一个人身心的摧毁是多么大。但我几年前喜欢过一个在2016年因为抑郁症的明星,清楚地知道人一旦恶毒起来,究竟可以亮出怎样锋利的刀刃,甚至不计后果。他们大言不惭地品评,毒辣至极地谩骂,因为他们不受约束,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将别人推向死亡的边缘而不自知。而那些置身事外的人,就自然而然地为自己加上了金钟罩,百毒不侵。 电影是结束了,但那些正在被校园霸凌折磨的人,他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 每一个生命都像饱满而甜美的果实,只是有些生命被太早地损耗,露出里面皱而坚硬着的果核。 不仅仅是心疼易遥,更心疼像易遥那样不幸的人。 易遥说:“动没动手都一样。”的确如此,就像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校园暴力”这个可怕的词语,时时刻刻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不少人都选择避而不见,束手旁观,甚至冷眼相待。 不是每一个受到校园暴力的人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怀。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顾森西一样,对易遥说:“反击啊,少女!”我更希望,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易遥。 “你好我叫顾森西,西是影视歌三栖去掉木字旁的西。” “你好我叫顾森西,西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的那个西。” “你好我叫顾森希,希望的希。” 愿一切的暴力不要因为人多势众而被称作为正义。 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暖对待。 新闻推荐 杨洪涛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市场按下了暂停键。在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积极有效的政策调控助力电影...